12月17日,世界电力工业的科技星空,又亮起了一颗璀璨明星。
福建厦门±320千伏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成功投运。这是世界上首个采用真双极接线、电压等级和输送容量双双达到国际之最的柔性直流工程,填补了多项世界技术领域的空白,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和工程成套能力,又一次攀上了世界电网技术的巅峰。
有媒体用“腾飞”来形容国家电网公司在输电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,那么正是科技创新,为国家电网插上了腾飞之翼。在重视创新、推动创新、依靠创新、参与创新的热潮中,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技术赶超的转变,逐步成为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引领者。
科技创新推动国家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,给公司和电网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公司形成了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体系,孕育出丰富的创新成果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,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战略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,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,把创新摆在国家 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并强调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、制度创新、科技创新、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,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。
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,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。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支撑。谁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,谁就能占领先机、赢得优势。
“要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、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,强调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定位。
“国家电网公司是技术密集型企业,电网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,电网核心技术决不能受制于人。拥有自主科技创新能力,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,抢占世界电网发展的制高点。”公司董事长刘振亚一语道出电网科技创新的关键意义。
如何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?公司客观审视世界能源发展趋势,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,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战略性地思考公司和电网发展,提出“一流四大”科技发展战略,即建设一流人才队伍,实施大科研、创造大成果、培育大产业、实现大推广。通过对原有科研资源的重新整合,公司解决了科研资源分散、试验研究能力不强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,科技创新轨道更加顺畅,重大科研项目有了宽阔平台,广大科研工作者也找到了放飞理想的天空。
战略决定创新路线图,体系则是路线图顺利实施的保障。在“一流四大”的指引下,公司构建起“层次清晰、定位科学、分工明确、产研协同、运转高效”的科技创新体系。科技创新体系如齿轮般精密咬合,“定位科学”决定了“分工明确”,“产研协同”确保了“运转高效”。
电网尖端技术有了研发攻关的“大本营”。对内,公司整合直属科研单位和二级企业科技资源,形成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;对外,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,与国外研发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。公司初步建成了以4家直属科研单位、5家直属产业单位、26家省属科研单位和国网智研院美国院、欧洲院2个海外研发机构为主体,以外部科技力量为协同,层级清晰、分工明确,利于发挥各自优势,便于业务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,公司科技人才和攻关团队有了成长的摇篮,成为电网发展的“智囊库”。